改造升级后的朝阳宾馆焕然一新 ■记者 董一鸣/摄
踏入整修一新的朝阳宾馆,乳黄色的灯光和洁净的地板让人瞬间感到无比温暖。“重生”的朝阳宾馆已从一个老旧的招待所变身为时尚现代的宾馆。能够容纳200人的会议室通透明亮,乳白色墙饰搭配灰色餐椅的餐吧透着十足的商务范儿。
由北京城建十六公司施工的朝阳宾馆改造升级项目位于朝阳区金台西路8号,向南1公里便是北京CBD核心区。作为朝阳区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造升级后的朝阳宾馆面貌焕然一新,成为集住宿、会议、餐饮于一体的高品质商务宾馆。
在该项目主任工程师李万章的电脑上,一张张老照片让朝阳宾馆的“前世”渐渐浮出水面。虽然是一个宾馆,但是其建筑年代却横跨了近30年,西配楼修建于1976年,北主楼和东配楼为上世纪80年代新增,地下室及配套部分则是2000年建设。同时,该建筑结构形式既有框架混凝土,又有纯粹的砖混结构,几十年间修修补补不计其数。
城建十六公司团队施工时发现,原有图纸数量不够,同时,因为多次改造,实际情况与仅剩的图纸差异颇多。“其实像开洞、封堵等在老建筑改造中很常见,但是由于每次修补的材料种类和质量参差不齐,给施工带来了很大困难。”李万章说。
针对地上结构特点,项目团队在坚持对既有建筑加固到位的同时,采取了差异化的改造策略。比如,东配楼主要作为会议室使用,项目部对既有结构进行检测后,决定保留原结构的混凝土框架。同时,在不增加建筑高度的情况下,将屋顶挑开,把新屋顶提升至与原建筑女儿墙齐平的高度来增加室内净高。考虑到北楼3层结构经过多次改造存在安全隐患,项目部本着尽量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影响的原则,采取逐层拆除的施工方式,首先制作了一个大罩子将北楼全部罩住遮住拆除产生的尘土和噪音。同时,引入远程遥控切割机器人,由施工人员在地面根据改造方案和机器的摄像头进行无人拆除,消除了建筑切割结构可能掉落的安全隐患。由于西配楼为砖混结构,存在大量拆改问题,项目部邀请技术人员驻场,针对每一段结构实际情况现场调整施工方案,在填充部分采用了由建筑垃圾制作的再生砖,实现了方案变更零延时和环保改造的目标。
诸多保障措施为3栋建筑更新创造了有利条件。而针对地下部分改造,特别是大量机电管线需要重新布置和新增的问题,项目部将建筑原有管线全部拆除,同时,根据实际管线排布的空间,使用三维BIM技术进行现场模拟修正,比如对新管线无法直线穿过结构的现状,采取多次拐弯的形式借势而为。宾馆新增了新风系统,在管线布设时,技术人员针对空间布局将原本风管从“瘦高”变为“矮宽”,确保管线能放得进去、用得起来。
近1个月以来,全新的朝阳宾馆多次承接会议和住宿,整体使用达到了预期效果。项目团队也将在11月继续做好维保工作,确保让宾馆以最佳状态迎接四方来客。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