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锅炉房和堆煤场,如今已化身为时尚街区 ■记者 董一鸣/摄
家住大兴区三合南里47号楼的李大妈日前领着小孙女和邻居一起来到一街之隔的时尚街区游玩。这里曾经是给周边居民提供供暖服务的锅炉房和堆煤场,如今已经化身时尚街区。砖红色的崭新墙体用弧线和镂空“凹”出造型,社区公共空间的锯齿状多彩玻璃幕墙艺术范儿十足,南侧的体育馆里,20多名小学生正在教练的带领下练习着篮球。
北京建工博海公司大兴区三合南里老旧小区有机更新项目技术负责人李晓萍指着墙上的新旧对比照片说:“原来这里就是一个破旧的锅炉房,我们将其改造成一个服务社区居民的特色商业综合体,其中既有超市、商铺这样的经营性空间,还根据要求增加了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服务的社区交流空间,堆煤场则改造成社区体育综合设施。”
“以前这里虽然封闭,但老锅炉房无论从外观还是噪音都让居民很不舒服。现在这里改造成便民综合服务中心,无论是采买、锻炼、休息,甚至孩子读书都有地方了。特别是这里的超市菜品新鲜,价格还不贵,我们再也不用跑到2公里以外去买菜了。”李大妈说。
相比社区居民关注的环境问题,对李晓萍而言项目局促的现场让施工更为艰难。她说:“单层锅炉房和堆煤场之间道路的宽度,只能容下一辆面包车通行,施工中不仅要拆除既有部分结构,还要新增钢结构,而四周不是居民区就是办公楼,根本没有场地。”
去年8月进场施工后,项目部采取见缝插针与合理组织材料的方式,前一天确定第二天需要的材料,在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的前提下,合理调配资源进场和施工的时间,确保每天材料“吃光用尽”。
从街区北门进入,一道弧形的墙体映入眼帘,这道弧形墙体除美观之外还暗藏玄机。锅炉房和堆煤场东侧原为保障供暖的配电房,改造中无法拆除。项目部根据设计方案,在配电房外砌筑了一圈红砖墙,同时,在墙边设置了一条可以直接抵达二层便民综合服务中心的坡道。
李晓萍表示,由于新增的墙体与既有堆煤场的结构重合,为了增加街区的通透感,在墙面施工时采取了镂空砌筑方式,让墙面能够透光通风,同时将堆煤场的钢结构与墙体连到一起,切除煤场部分混凝土结构,并制作成弧形墙面,这样不仅丰富了街区的整体艺术感,还增加了通行空间,同时让居民进入街区后,直接能看到锅炉房改造的超市大门,给宽度不够的街区增加了一定的纵深感。
2020年初,大兴区引进社会资本愿景集团参与大兴区老旧小区有机更新提升改造项目,兴丰街道作为首批试点项目属地街道,率先尝试盘活闲置锅炉房资源。目前,原锅炉房改造的二层、三层便民综合服务中心还在进行最后的店铺装修,全面投用后,将会定期举办文化、体育、公益、教育、艺术、节庆等各类特色活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