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建集团隧道巡检车 ■记者 董一鸣/摄
服贸会现场,一台宛如月球车的装备静静地停放在展台上。看似车辆的装备实则是一台能够行走的CT机,它可以1个小时完成10公里隧道的“健康检查”。这便是由北京城建集团带来的隧道巡检车,车辆可乘坐2—3人,通过在轨道交通隧道内慢速行进,对隧道的裂缝、变形进行360度无死角的检查,相比传统人工巡检提升效率超过百倍。目前,该套系统已经在全国进行隧道体检超5000公里,北京市内轨道交通17条线路也都有它的身影。
站在整个车身呈现黄色警示颜色的车旁,可以看到,车底部并没有轮胎,而是设置了可以卡在轨道上的滑轮,车辆后部则有一根直立起来的圆环状设备。项目负责人介绍,设备周围设置了8个高清摄像头,随着车辆在轨道上滑行,摄像头可以实现对隧道结构的无死角拍摄。在其尾部设有扫描装置,对经过的隧道结构进行无差别扫描,及时发现那些看不见的隧道结构安全隐患,对结构的变形精度达到了2毫米,特别是对裂缝更是实现了0.2毫米的识别率。同时,在车辆底部还增设了轨道探伤装置,在行进中对轨道上的微小裂纹进行检测并上传数据报警,便于维修人员尽快处理。
传统隧道检测一般选择在停运后的夜间进行,根据检测内容派出负责隧道、轨道等3-4个班组共同作业,每个班组至少需要3人进行设备操作和记录工作。但夜间作业会带来人员降效和检查精度的问题,安全性和检测质量都有待提升。
“我们研发的新检测系统可以很好解决精度和效率的矛盾。当设备运行中,所有拍摄和扫描数据实时上传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存在风险类型,并给出大体解决方案,技术人员结合线路情况再进行更细致的方案调整,并及时展开维修,确保隧道运行安全。”北京城建集团技术人员说。
从目前的应用情况看,每车乘坐2人便可解决所有问题。设备每小时可以巡视10公里,如果以全长约50公里的地铁1号线为例,仅需要不到6个小时即可完成全线检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