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午,由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北京市文物局承办,北京博物馆学会、首都博物馆、北京市内相关博物馆联合协办的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首都博物馆举行。202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The Future of Museums: Recover and Reimagine)。面向未来,博物馆如何应对社会、经济、环境等多重挑战,及时调整完善自身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需要开启新思考,探索新模式,提出新方案。
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北京“博物馆之城”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揭幕,国家文物局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出的“博物馆5G新生活”、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中国国宝大会”节目,以及“金话筒走进博物馆,带你一起读中国”等活动一并启动。
国际博协(ICOM)主席阿尔贝托·加兰迪尼为中国主会场活动发来视频祝贺。他对国际博物馆协会与中国博物馆界长期且成功的合作表示了充分肯定,呼吁全球博物馆携起手来,共同搭建各国人民和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推动文化多样性发展。
“我国博物馆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博物馆顶层设计日臻完善,藏品保护、展示利用、教育服务及机构管理等博物馆改革全面铺开。博物馆体系布局不断优化,‘十三五’以来我国平均每2天新增1家博物馆,类型丰富、主体多元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博物馆社会功能显著提升,面向新时代,全国博物馆要担当历史使命,充分发挥收藏、研究、教育、展示、传播功能,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谈到。
5月18日上午,2021年度“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和第十八届(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获奖名单在开幕式上公布。下午,为共同探讨新时代博物馆发展之路,博物馆日主题论坛在首都博物馆举办。一场融合展览、话剧、京剧、舞蹈元素的“博物馆之夜”活动也在晚间在首都博物馆开启。
据悉,北京地区各类博物馆将举办一系列特色鲜明的陈列展览、学术研讨、教育传播、公众体验和文化遗产推介活动,让文物活在当下,服务时代。
据了解,全国各地按照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围绕“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开展数千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桥梁。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广西、西藏、陕西、甘肃、新疆等多个省市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举办本区域的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河北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山西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贵州省博物馆、郑州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前后推出新的展览,黑龙江、江苏、云南、广西等地多家博物馆在5月18日当天提供免费讲解等服务。此外,各地博物馆组织开展流动展览、文化讲座、文物鉴定、文创发布、互动体验、教育研学等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以及在线展览、网络直播、文博知识网络竞答等线上特色活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