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神,两次传承,三代传奇。

    电影《夺冠》讲述了中国女排在三个时代的三场比赛:1981年第3届世界杯女排比赛,中国队对战日本队;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队对战美国队;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队对战巴西队。剧情以时间为轴线,呈现了中国女排在比赛场上拼搏的传奇经历,还原了当年比赛场上、场下的惊心动魄、热血沸腾。时间落在今天,中国女排的精神仍然以独特的方式激励着中国人,是当今各行各业学习的典范。

    《夺冠》想要讲述的不单是中国女排在世界级的比赛场上愈挫愈勇夺得冠军的故事,它想要向大众表达和传递的是女排姑娘们无惧无畏的勇气、肩负使命的志气和永不言败的硬气,这种精神是支撑千千万万名中国人奋斗的信条,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唤起了年代的记忆和强烈的共鸣。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坐在电影院里重温比赛,虽然已知胜负,但是影片中每一次发球、传球、进攻都扣人心弦,看着女排姑娘们站在冠军领奖台,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赛场观众们起身行注目礼……我想,这或许是因为中国女排的故事也是我们每个人人生经历的浓缩。作为14亿中国人中的小我,也立志站在自己目标的山峰之巅,也曾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跌倒,再爬起,起起落落的循环往复促使人变得成熟稳重,积蓄能量、披荆斩棘,凭借坚定的信念和意志再次全力以赴朝着目标前进,奋进,奋进,再奋进,砥砺向上,永攀高峰。

    个体的小我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女排精神”也有了新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力量为运动员提供了相比以往更加优质的训练条件,个性化的培养使个人在集体中相得益彰,艰苦的训练结束后鼓励运动员回归私人生活,在比赛场除了为国而战也要为自己而战。新时代发扬的“女排精神”诠释了要想成就集体,要先成就自己的课题,也呼应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精神内核。

    无奋斗,不青春。在通号分公司的大家庭中,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份子,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岗位都能发挥价值。作为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新员工,我要多向前辈学习,多学、多问、多看,履行好岗位职责,不断扎实理论基础,增强实践本领。奋斗的过程是艰辛的、持续的,前途是光明的、远大的,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不仅能让我们在困难面前激发潜能,还能鼓舞我们重拾信心以利再战。

    电影中,有一个外国记者问:“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看重一场排球比赛的输赢?”我想,因为它不只是一场比赛,更是我们的民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