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港地铁正在有序运营                                                  ■企业/供图

        近日,京港地铁正式发布2022-202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全面展现公司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领域的进展与成效。这是自2018年以来京港地铁发布的第四份可持续发展报告,该报告详细阐述了京港地铁在推动公司乃至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举措及未来愿景。京港地铁首次将环境、社会与治理(ESG)管理要素纳入公司综合管理体系,确立了关键指标和绩效目标,体现了京港地铁在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承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报告的大数据页面继续采用盲文印刷,让视力障碍人士能够无障碍地获取报告主要信息。

         首线开通15周年成果显著

        2009年9月28日,国内首条以PPP模式投资、建设、运营的地铁线路京港地铁4号线正式开通。今年,是京港地铁首线开通15周年,15年间,京港地铁借鉴港铁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通过精细化、专业化的管理,提升运营及服务水平。15年间,京港地铁致力于为乘客提供安全、优质的出行服务,所辖5条线路列车运营总里程超13.8亿车公里,安全运送乘客超77亿人次。同时,京港地铁不断提升运营表现,自2020年以来,所辖线路列车平均兑现率、正点率均达到99.99%及以上。

        15年间,京港地铁不断提升乘客出行的安全性与舒适度,累计开展各类工程改造4000余项。近五年,京港地铁服务设备设施可靠度表现均优于服务承诺,达到99.97%及以上。同时,京港地铁严格执行安检工作,15年间,所辖各线共查出违禁品超过125.35万件。

        京港地铁持续在运营、工程领域创新应用新技术,有效提高维修效率和质量;自2020年起在轨道、供电、机电、土木等多个专业部门,持续开展精益生产项目50余项,成果显著。

         出行空间凸显人文气息

        15年来,京港地铁积极打造颇具人文气息的出行空间,自2015年起,创新推出了M地铁系列文化公益项目,将城市文化艺术空间的典型场所与公共出行空间特点相结合,让地铁在实现交通功能的同时,为乘客带来城市文化的享受和艺术的滋养。同时,京港地铁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推出了轨道交通首个STEAM跨学科教育项目和地铁安全训练营等具有社会价值的公共服务项目,并已触达北京260余所中小学和近400个社区。

        在节能减碳方面,京港地铁充分借鉴港铁在绿色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经验,先后实施了优化电客车制动力分配、车站空调通风系统节能改造、车站LED照明改造、车站电扶梯变频应用和车站“一站一策”节能管理等一系列节能低碳项目,近年来已实现项目节电量2000余万度和碳配额盈余。

         人才培养机制科学完善

        京港地铁以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近年,京港地铁积极参与多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重点课题及标准规范的编制,同时,牵头编制国家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教材及题库,为全国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岗位培训提供标准教材和鉴定内容。此外,为提升员工应急处置能力,京港地铁自主研发了轨道交通行业首个行车培训演练模拟系统,该系统具有近200项故障演练及训练科目,可实现调度员、列车司机、值班站长等多个岗位关联协同训练。在此基础上,京港地铁又升级推出一套新的模拟培训系统,创新开发了教练机、道岔联动、站台门联动等多项新功能,让员工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下,进一步提升保障运营及乘客安全的能力。

        京港地铁总经理刘追明表示:“我们将继续秉持安全第一、优质服务的理念,不断创新运营管理方式,优化服务细节,持续推出更多切实有效、精细化的服务举措,倾力打造全龄友好的出行环境。同时,我们也在不断研究推进新技术在地铁中的应用。此外,我们将继续推出更多具有人文气息及社会价值的公益项目,让文化艺术与城市出行相融合,进一步丰富乘客的出行体验。”未来,京港地铁将不断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与政府、社区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共同构建更加和谐、可持续的城市交通系统,让轨道交通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及群众生活中发挥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