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工养护集团展示“京橙”系列产品                               ■记者 刘偶/摄

        北京建工养护集团携“京橙智巡”“京橙智检”“京橙智探”机器人等多项科技成果参展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北京建工养护集团展会现场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集团以“格物以智、知行至慧”为原则,构建基于技术突破的“新质”道路智慧巡养一体化体系,实现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该负责人介绍,“格物”即探索道路桥梁巡查、养护管理原理与本质,基于数字化手段快速“致知”。该方案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将路面主路、辅路、步道、桥梁及附属设施统一纳入管理,建立城市道路桥梁资产数据档案,以独立的“身份证”,实现“道路单元化、桥梁构件化”。

        “知行”即实现道路桥梁巡查、养护管理感知与交互,基于智能化手段快速“合一”,自主研发了一套基于多元复合感知技术的智慧巡检一体化设备——“京橙”系列产品。记者在现场看到,京橙智巡非机动车及人行步道巡查车是一款轻量化AI智能巡查设备,主要用于道路日常养护中非机动车道病害的自动识别和上报,搭载在两轮电动自行车上,灵活便捷,可应用于多种场景,如城市非机动车道、小街巷、路幅比较窄的区属路、农村公路(机动车不便于进入的道路),以及城市人行步道。在电动自行车行驶过程中,自动识别沥青路面坑槽裂缝类病害,以及人行步道砖缺失、错台、路缘石破损、井周破损等5类典型病害。“京橙智巡的核心是一个像‘话筒状’的装备,它内部集成有双目视觉相机、北斗高精度定位、无线通讯设备和智能识别算法等,整体采用一体化‘拎包式’设计,即插即用,便携高效;后置摄像头用于拍摄非机动车道路面坑槽和裂缝类病害,右侧摄像用于拍摄人行步道上典型病害,自动识别后的病害,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后台服务端巡检平台,进行病害分拣、派单,经PDCA闭环流程完成病害修复。”工作人员介绍道。

        据了解,目前非机动车道智巡产品已率先在建工养护集团赤峰城市道路一体化巡查养护项目中落地应用,通过一年的迭代,对5类典型病害识别准确率可达90%以上,巡查效率与传统人工巡查方式相比,提升了4倍以上。

        本次展出的京橙智检道路巡查检测一体化设备,吸引了现场观众目光。一辆看似普通的面包车上,集成了前后激光雷达、前后摄像头、激光平整度仪、车载计算机系统等大量科技装备。工作人员介绍,该设备主要用于国省干线、高速公路、农村道路和市政道路快速巡检一体化作业,利用高清图像采集、边缘计算、高精北斗定位、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高精度算法识别,集道路巡查与检测功能为一体,快速、高精度、智能采集与识别道路病害和资产变化,实时计算道路PCI,24小时内自动生成检测报告,大大降低了道路巡检成本,提高了路面巡检与养护效率。

        京橙智探占掘路压实度快速检测机器人是专门为实现道路压实度的快速、准确、无损筛查而研制,主要用于掘路修复和沟槽回填工程的压实度检测。工作人员介绍,在平时施工中,掘路修复和沟槽回填要求施工进度快,如果压实度不足,可能引起多种道路病害。在掘路质量检测中,压实度是施工中质量控制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压实度代表现场回填材料压实后的密度状况,压实度越高,密度越大,材料整体性能越好。京橙智探机器人结合高精采集设备,通过瑞雷面波和探地雷达,对道路压实度、掘路回填、空洞、基础坍塌等进行无损检测,快速探明隐藏病害。“通过以上‘京橙智巡’系列产品,可为城市道路‘每天一把脉,每周一体检’,时刻监控道路运行状态。”工作人员说道。

        展会人员介绍,“智慧”即归集道路桥梁巡查、养护管理信息与变化,基于智慧化手段快速决策。建立“京橙首护”城市智慧管家平台,实现了城市道路管理的“三清四化”。基于检测数据,使用人工智能模型+循环神经网络的方法,搭建长短期记忆网络,建立沥青路面性能PCI预测模型,构建智慧养护决策体系,为城市道路养护决策提供科学支持,助力科技、智慧、绿色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