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1月份,全市新设企业累计达21.5万户,日均注册企业940余户,同比增长33.09%,创近5年同期新高。
12月20日,在市市场监管局召开的北京营商环境5.0版改革政策优化市场准入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市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处处长许泽楠介绍,在去年的营商环境4.0改革中,市场主体“准入又准营”水平显著提升,企业开办一网通办、“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不断深化,市场主体登记告知承诺制持续推进,试点“一业一证”“证照联办”,市场准入效率进一步提升,大幅减少办理证照之间的相互制约,显著降低了市场准入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市场主体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整体协同效应明显。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市通过告知承诺方式办理登记注册业务168.16万件,占同期登记业务量的95.25%。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比例超过95%。
今年的5.0改革政策,市市场监管部门一方面持续优化市场主体资格的取得方式,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服务模式,全面提升登记注册规范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开办的便利度;另一方面持续优化市场主体经营资格的取得方式,通过“证照分离”四扇门改革、政务服务事项告知承诺制、“一业一证”“一证多址”等举措,在更大范围和更多行业推动照后减证、简化审批,降低准营门槛。同时,市市场监管部门通过深化“证照联办”,推出更多一件事场景化办理,扩大电子证照在审批部门之间广泛应用等措施,为申请人提供更加简约、集成、有针对性的定制化服务。
目前,本市已为222余万存量市场主体全部生成电子营业执照。线上实现北京市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电子税务局、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住房公积金单位网上交易平台等20余个场景广泛应用,累计调用电子营业执照验证使用量达6000万次。线下在办事大厅窗口、自助服务终端均可使用电子营业执照进行业务办理和业务查询,为企业提供更多选择和便利。据统计,本市已经有超过132万户市场主体下载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占存量市场主体总户数的六成,电子化应用成果全国领先。
市政务服务局改革协调处二级调研员刘海岩在会上介绍,本市已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将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先期启动了医疗器械经销商、药店、超市/便利店等10个行业的改革。下一步将出台本市“一业一证”改革实施意见,在更大范围实行“一业一证”改革,加大优化审批服务力度,探索行业综合许可制度。探索建立“一业一册、一业一单、一业一查、一业一评”新型监管方式。实现审批更精简、监管更精准、服务更精细,大幅度降低企业准入准营成本。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