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滑雪大跳台造雪进行中                                         ■记者 董一鸣/摄

        位于首钢滑雪大跳台起跳区的两台雪炮日前轰鸣启动,从炮筒周圈喷出的水雾在雪炮扇叶搅动的大风加持下立刻凝结成雪雾和冰霜,被吹到七八米远的地上,只过了不到半分钟,雪炮正前方就凝结出了一条洁白的雪道。该项目启动造雪也标志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单板和自由式滑雪大跳台赛事保障活动拉开帷幕,预计到明年1月20日大跳台完成造雪工作。

        首钢滑雪大跳台场馆运行团队场馆和基础设施经理刘玉川介绍:“根据国际雪联要求并结合北京市城区温湿度情况,大跳台准备了4台雪炮和7台雪枪,作为造雪设备使用。”

        “其实雪炮和雪枪的工作原理都是在-3℃和湿度50%以下的自然环境中,通过风力将喷出的水雾吹成冰雪颗粒散落在赛道上。雪炮的功率更大,吹雪量更大,扬程更远,而雪枪的架设位置更为灵活,相比雪炮从下往上吹雪不同,雪枪是从上向下撒雪,其布雪更为精准均匀,二者相互组合可以提高整条赛道的布雪工作效率和质量。”刘玉川说。

        根据造雪计划,整个大跳台造雪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通过雪炮和雪枪对赛道进行整体造雪;第二阶段便是专业压雪车开到赛道上对造好的雪面进行平整;第三个阶段由造雪团队专家对赛道进行二次塑型,其中起跳区会设置一个高3米、宽8米的起跳台便是塑型的重要工作,也是运动员最终起跳的关键位置;第四个阶段是储备用雪,作为日常因温湿度变化的雪量补充和赛后对赛道的修整维护。

        整个大跳台分为出发区、助滑坡、起跳区、着陆坡、结束区几个部分。根据造雪要求,结束区摆放着两枪一炮,起跳区则是两炮四枪,同时留有一枪一炮备用。“我们的造雪工作是在结束区与起跳区同步开始,并逐步向出发区推进。其中出发区雪厚将达0.5米,跳台赛道和结束区为0.5米到4米。”首钢滑雪大跳台场馆运行团队后勤副主任金洪利说。

        由于北京城区白天气温高、降温晚、寒潮短等特点,只有夜间至凌晨才可达到造雪要求。为保证成功造雪,团队需要时时监测气候和风向条件及时启动,待设备启动后,还需每隔1小时进行实地查看造雪情况,以便最大效率最高质量实现造雪。团队还预留了大约20%的造雪损耗量,确保整个进度万无一失。

        由于雪炮和雪枪均布置在起跳区和结束区,出发区的造雪由压雪车从起跳区向上推送,“虽然整个大跳台与水平地面角度约为37°,但是压雪车在推雪时乘坐人会感觉像是直上直下一般,这对驾驶人的心里素质和操作技能都是一次巨大挑战,但我们团队经过多次培训和演练,可确保完成这项任务。”刘玉川说。

        “目前,现场工作人员数量已达到148人,随着造雪工作启动,大跳台的冬奥时刻也全面开启。”首钢滑雪大跳台场馆运行团队运行秘书长赵炜介绍,预计到赛时会有包括工作人员、志愿者、合同商、国内技术官员在内的1100多名保障人员服务滑雪大跳台。其中,既有冬奥组委的工作人员,也有石景山区选派专业团队,还有首钢集团的保障人员,我们提前制定了各类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并通过业务培训交流、模拟演练,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知识水平,突发事件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