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们进行地铁声屏障加装施工                                     ■记者 董一鸣/摄

        数百工人利用每天凌晨3个多小时为八通线、昌平线两条线路部分区段加装声屏障,巧用创新工艺提升工程建设效率,将原本7到8个月的工期缩短至2个月……“八通线、昌平线加装声屏障项目是北京地铁公司承办的噪声治理重点工程。12月16日,两条线路声屏障加装工程全部完成。昌平线及1号线八通线末班车时间恢复正常。”北京地铁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第一项目部副经理陆遥说。

        施工人员全力以赴赶工期

        八通线、昌平线加装声屏障项目包括通州北苑至果园站、天时名苑小区、1号线力源里小区及昌平线顺沙路8号院等4个项目的噪声治理工作。为了尽早给周边小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北京地铁公司克服每日施工时间短、吊装高度高、吊装量大、危险系数高、施工线路范围长、施工作业面分散,且施工位于既有线路内,设备设施和各种管道线缆繁多等困难。

        记者在现场看到,因为昌平线安装声屏障区段需要高空作业,工人们需要在吊车上进行施工,12月的寒冷天气下,就算是戴着手套,不一会儿手指头也会变得僵硬起来,顾不上寒风侵袭,他们忙着声屏障最后的加固工作,而在声屏障内侧,工人们拿着长条钢材,在只能容纳一人行走的工作通道上,半蹲身子进行角铁安装……此次声屏障加装工程中,八通线加装声屏障施工长度为1044米,安装钢立柱2156个,安装吸、隔声板12089块,工程投入人员达300余人;昌平线加装声屏障施工长度为609米,安装钢立柱1086个,安装吸、隔声板6437块,工程投入人员达200余人。

        施工两个月来,每天都有近500余人趁着夜色在两条线路上加紧施工。施工过程中,北京地铁公司安排专人到材料生产厂家全程督办加工生产进度,吃住在生产一线,为厂家下达每日加工完成的额定产量,同时实现出厂与供货同步进行,切实解决了材料产出效率等问题。

        工艺创新提高施工效率

        历时2个月,北京地铁完成八通线、昌平线加装声屏障项目的主体结构施工任务,大大缩短了原本7到8个月的计划工期。在此期间,北京地铁公司与施工方多次研究完善,对施工进行了多项创新。

        昌平线新装声屏障为全封闭式声屏障,形似“温室大棚”,高空施工为工程带来颇多难度,为提高效率,陆遥介绍:“此次施工我们打破了传统的单榀弧形梁安装,改为双榀同步吊装,节省了不少时间。”该项方案实际上是利用白天时间先对双榀弧形梁进行拼接,提前完成钢结构主体安装工作。施工方还通过将工人们重新分组、合理优化施工流程等措施,同步完成了吸音板、隔声窗及聚碳酸酯安装工作。

        工艺创新方面,陆遥说:“根据工程需要和现场轨行区实际情况,施工运用焊接可移动式操作台车,对比人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对高空作业起到了更好的防护作用。另外,为了保证工程施工安全,配备专人对施工马道进行24小时值守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将监控视频实时回传,确保了施工马道安全和突发事件时及时联系和影像确认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减少施工人员由站内进入施工点位往返时间,高架桥一侧搭建马道供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区间,前往施工点的路程减少了,有效作业时间也增加了。”

        北京地铁公司在组织施工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体现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担当,并通过打造优质民生工程,给周边小区居民创造了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