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铁路开通,中铁六局承建标段中始终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企业/供图

        12月3日16时许,中老铁路老挝段“澜沧号”动车首班客货运依次顺利发车,连接我国云南省昆明市和老挝首都万象的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中老铁路开通运营后,旅客从昆明至万象最快10小时左右可达。作为“一带一路”中老友谊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将为加快建成中老经济走廊、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提供有力支撑。

        中老铁路北起昆明市,向南经我国玉溪、普洱、磨憨边境口岸,再经老挝磨丁边境口岸,最终到达老挝首都万象,线路全长1035公里。新建的玉溪至磨憨段2015年12月开工建设、磨丁至万象段2016年12月开工建设。

        2016年投入中老铁路建设的中铁六局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通过提升“质量信用、品牌服务、装备标准、技术管理”,圆满完成建设任务。据了解,中铁六局承建的中老铁路玉磨段站前I标正线全长12.25公里,主要包括“三站、四隧、五桥”。“三站”即玉溪西站、玉溪南站、研和车站;“四隧”即薛家山隧道、排山村隧道、和乐隧道、研和隧道,隧道总长8141米;“五桥”即薛家山特大桥、定古大桥、可官屯1号、2号大桥和柴井大桥,桥梁总长1843米。

        被列为玉磨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的和乐隧道全长7922米,是中老铁路玉溪至磨憨段最北端的第一个长隧道,被建设者称为玉磨铁路“咽口”隧道。中铁六局担负其中4466米的建设任务。

        和乐隧道所穿越的山脉最大埋深达到310米,且需穿越2条断层破碎带,地质结构变化大。原设计图纸五级围岩为1426米,占比全长32%,但实际施工中五级围岩达到90%以上,甚至出现了超五级围岩。“隧道处于富水地段,刚挖出的洞碴‘遇水即化’,仿佛稀泥汤一样。”有着十多年铁路建设经验,且具有丰富隧道施工经验的隧道分部总工程师见状也频频摇头。

        在与复杂地质环境的博弈中,中铁六局路桥公司开展集中培训,以问题为导向积极研究软弱围岩施工方法,先后组织了八次方案研讨会“把脉会诊”,最终总结出一整套复杂地质软弱围岩长大隧道的施工方法。

        施工期间,项目部处理溜塌60余次、变形650米;处置突泥涌水15次,实现了“防变形、控溜塌、抑涌突”的目标,让隧道安全稳定向前掘进,并确保工程按期完工。

        玉磨项目地处滇南山区,施工沿线多为生态保护用地,为了尽量减少对既有土地的占用和对既有生态的破坏,项目部多次开会研究,反复权衡利弊,最终明确了“能租不建、租建结合,能绿化、不硬化”的驻地建设原则。

        驻地建设过程中,针对钢筋场、拌合站等临建设施,仅进行设备基础及相关用地的硬化处理,而对其余项目用地,均采用绿化方案进行处理。这样一来,大大减少了山区土地的占用面积,让绿色生态与工程建设和谐并存。此外,项目部在隧道口建设三级沉淀池,在混凝土养护区修筑废水流通管道,在生活区厕所附近设化粪池,建设雨水排放管道对接市政管网等,让水质排放符合玉溪市政环保管理部门要求,进而更好地保护当地水环境。